宜昌博物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號,該館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區博物館,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,更名為宜昌博物館。新館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對社會開放。據有關數據顯示,該館占地面積9700平方米,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,館舍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;陳列樓是一幢三層仿古建筑;該館有工作人員65人,設有辦公室、考古部、陳列部、群眾工作部、保管部、古建民俗研究室、圖書資料室、保衛科和人事財務科等機構。
宜昌博物館,建檔的三峽宜昌地區內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,藏品有陶瓷器、青銅器、玉石器、金銀器、漆木器、書畫等。館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、臺灣、巴黎及廣東省展出。
據有關數據顯示,該館有館藏文物3萬余件,其中,經建檔的三峽宜昌地區內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,主要為當陽趙家湖東周楚墓,宜昌市前后坪秦漢墓,宜昌中堡島、枝江關廟山等新石器時代遺址。種類有陶瓷器、青銅器、玉石器、金銀器、漆木器、書畫等。館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、臺灣、巴黎及廣東省展出。
長陽人化石 1956年發現,有10多萬年的歷史。化石有左側上頜骨一部分和兩枚附于頜上的牙齒。頜骨特征已脫離北京猿人原始特征。
秦王卑命鐘 東周。甬鐘,出土于當陽季家湖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城內,鉦部和鼓左側銘有“秦王卑命”和“竟墉王之定救秦戎”12字。
漆木瑟 春秋。該瑟是中國發現的同類器物中結構最復雜、器形最大、花紋最繁縟、時代最早的一件,堪稱國家珍寶。
磨光黑皮陶罐 春秋。下層貴族享用的一種帶有磨光暗紋的黑陶器,制作精美考究,多飾三角幾何紋和“S”紋。
2001年,該館被湖北省文化廳授予“全省十佳文博單位”光榮稱號,被湖北省文物局省公安廳評為“湖北省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”。2003年,被湖北省人事廳、湖北省文化廳、湖北省三峽工程移民局評為湖北省“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工作先進集體”。
宜昌博物館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號
宜昌博物館門票價格:免費
宜昌博物館交通線路:1路、25路公交車
宜昌博物館開放時間:8:30~16:30
宜昌博物館閉 館 日:臘月三十及正月初一、初二